当前位置: 首页
>> 应急科普 >> 应急知识
国际减灾日|面对不同的自然灾害,该如何自救?
发布日期: 2020-10-13 15:27 来源: 访问次数: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全国防灾减灾日”是5月12日,但不知道“国际减灾日”是哪一天!“国际减灾日”的全称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989年由联合国大会定于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举行。200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10月13日作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今年10月13日是第31个国际减灾日,主题为“提高灾害风险治理能力”。

纵观人类的历史可以看出,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地震、海啸、泥石流、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火山喷发等。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中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除现代火山活动导致的灾害外,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雷电、山洪泥石流、火灾等每年都有发生,那么面对常见的自然灾害,我们该采用哪种姿势能救命呢?

一、地震

不同场所遭遇地震时如何面对?在家中。选择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躲避,如是平房,可逃出房外,外逃时注意用被子、枕头、安全帽护住头部。室内安全地点有:卫生间、厨房、储藏室等狭小空间,承重墙(注意避开外墙)。在学校。听从老师安排,室内学生不撤出,室外学生不要回教室,就近“蹲下,掩护、抓牢”。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危险物。在电影院、体育馆和商场。不要拥向出口,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空调等悬挂物,以及商店中的玻璃门窗、橱窗、高大的摆放重物的货架。就近“蹲下,掩护、抓牢”。地震后听从指挥,有秩序撤离。在车内。驾车远离立交桥、高楼,到开阔地,停车注意保持车距。乘客应抓牢扶手避免摔倒,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不要跳车,地震过后再下车。

二、台风

及时收听、收看或上网查阅台风预警信息,了解政府的防台行动对策。关紧门窗,清理窗外花盆等杂物,并在窗户上贴“米”字,紧固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处于危旧房屋和可能受淹的低洼地区的人要及时转移。尽量避免外出,如果要外出要穿好雨衣,不要打伞,防止被大风刮倒或者招引雷电。在外避雨时避免在危旧房屋、脚手架、广告牌等场所,防止被这些东西倒塌砸伤。在行车途中,尽量降低车速,防止侧翻。同时由于台风往往伴随着暴雨,能见度较低,应开启近光灯、轮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以保持良好的视野。露天集体活动或室内大型集会应及时取消,并做好人员疏散工作。

三、雷电

避免引雷电上身,做到“五勿”:勿敞开门窗;勿开启电器;勿在树下躲雨;勿在山顶、楼顶等高处逗留;勿触摸墙上避雷针等金属。其次,雷雨天气用伞应做到“四忌”:忌用金属把的雨伞;忌在电器设施下撑伞;忌在高处使用雨伞;忌收纳雨伞时紧贴通电设备。夏季雷雨高发,尽量不要在水面附近停留,如游泳、钓鱼、水边玩耍等;雷电发生时,不可赤脚奔跑,尽量到低洼处躲避,尽量不要使用电话、耳机等电子产品;避免在户外骑行,也不要将金属工具扛在肩上行走。 

四、山洪泥石流

凡是居住在山洪易发区或冲沟、峡谷、溪岸的居民,每遇连降大暴雨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晚上,如有异常,应立即组织人员迅速撤离现场,就近选择安全地方落脚,并设法与外界联系,做好下一步救援工作。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抢救财物而耽误避灾时机,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在发生山洪之后逃跑过程中,不要顺泥石流沟向上游或向下游跑,应向沟岸两侧山体跑,且不要停留在凹坡处。外出旅游遇到泥石流时,要迅速舍弃掉身上背负的沉重装备,选择安全的逃生路径,但通讯工具不能丢弃,以便能够随时与外界取得联系。

五、火灾

火灾种类总共分为六种分别为:A类固体物质火灾;B类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类气体火灾;D类金属火灾;E类带电火灾;F类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在火灾中,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不盲目地行动,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要应当利用周围一切可利用的条件逃生,可以利用消防电梯、室内楼梯进行逃生,普通电梯千万不能乘坐。同时,也可以利用建筑物外墙的水管进行逃生。发生火灾后,会产生浓烟,遇到浓烟时要马上停下来,千万不要试图从烟火里出来,在浓烟中采取低姿势爬行,头部尽量贴近地面。如果是晚上听到报警,首先应该用手背去接触房门,试一试房门是否已变热,如果是热的,门不能打开,否则烟和火就会冲进卧室;如果房门不热,火势可能还不大,通过正常的途径逃离房间是可能的。离开房间以后,一定要随手关好身后的门,以防火势蔓延。

发生自然灾害不可避免,通过防御,尽量减少伤害。希望大家在躲避突发自然灾害时,能够保持冷静,安全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