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市级指挥场所面积在1500平方米以上,90个县(市、区)指挥场所中的87个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在浙江,各地应急指挥硬件建设均不断完善。其背后,是浙江省对应急指挥部体系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
该省明确将这项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应急管理领域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按照应急管理部统一部署安排,推动各级应急指挥部成为应急管理部门服务保障党委政府进行灾害事故指挥处置的主平台。在持续推进该工作的过程中,该省的灾害事故处置能力不断提升。
一、“指挥+救援” 协同作战
走进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信息大屏上实时呈现的动态风险点分布、资源调度情况、救援现场画面等映入眼帘。通过打造集指挥调度、会商研判、响应联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指挥阵地,该镇为各类灾害事故的高效处置提供了有力支撑。这是浙江全省应急指挥部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聚焦充分发挥各级应急指挥部信息枢纽和处置枢纽的作用,浙江省在全面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结合本省实际,积极探索创新。
“7月初,浙江省印发应急指挥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7月中旬,我们联合省消防救援总队召开现场推进会,对全省应急指挥部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同时成立工作专班,定期召开调度会指导督促推进各项任务落实。”浙江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主任吴胜巧说。
在杭州,今年3月起,该市进一步盘活行业监管部门人力资源,发挥各部门优势,联合“守阵地”。杭州市政府印发《城市安全值班值守工作方案》,形成具有杭州特色的城市安全值班值守范式:由市应急管理局等20家单位和市委、市政府值班室组成专班,以“日常值班+重点时段加强值班”的模式值班值守。
此外,浙江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和消防部门全面建立联合值守运行机制,实时共享119警情和火灾处置全过程信息。在台风、梅汛、强对流天气、雨雪冰冻灾害应对等重点时段,省市县三级全部按照防汛防台风“1833”联合指挥体系,实体化运行联合值班会商工作机制。
该省创新建立“1+6”模块化编组应急值守机制,“1”是指带班领导,应急状态下转为指挥员,牵头组织会商研判和指挥调度;“6”是指每日值班(备勤)人员按综合、信息、专业、行动、通信、控制等6个功能模块编组。
“一旦发生需要启动应急处置的突发事件,各模块人员到应急指挥部按职责分工参与协同处置,并与前方现场指挥部设立的综合协调、应急专家、抢险救援、通信保障、宣传引导等工作组做好衔接,实现平战快速转换以及战时状态下指挥处置工作高效开展。”吴胜巧说。
二、数字支撑 高效运行
10月19日17时许,杭州市拱墅区上塘街道衢州街9号工地4楼发生火情。应急指挥部联合值班轮值单位住建局迅速联系公安、应急管理、消防等相关单位了解现场情况,并通知当日值班区领导入驻应急指挥部指挥大厅。驻场技术保障人员通过数字系统调取事发地周围监控内容。很快,拱墅区应急管理局人员进入现场通过单兵设备向指挥部传回了实时画面。区领导根据现场情况做出针对性部署,现场迅速处置完毕,无人员伤亡。
“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使得指挥部能够更直观、全面地了解现场情况,从而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杭州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姚飞说。
近日,浙江省正在组织全省各地做好新版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综合业务系统的测试和推广应用,推进防汛防台风在线、工业企业安全在线、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安全在线等系统的整合。
与此同时,为完善应急通信保障机制,浙江省按照“6小时内恢复通信”要求,在金华市试点基础上,会同消防、通信管理等部门研究制定应急指挥通信协同联动运行保障机制,统筹消防救援队伍、航空救援中心、通信运营商、社会救援队伍等力量,综合运用无人机空中保障、地面突击队伍、卫星电话保底通信等,为“三断”极端情况下快速打通灾区通信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该省积极探索分级建立无人机救援专业队伍,不断拓展无人机在空中侦察、物资投送、森林灭火、通信保障等方面的场景应用。
目前,浙江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已配置应急指挥车55辆、无人机305架、单兵设备2171台、布控球446个、卫星便携站117台,所有多灾易灾村(社区)共配置了1.4万余部卫星电话,视频会商系统覆盖所有乡镇(街道)并延伸到5900多个重点村(社区)。
“今年,我们还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进一步拓展370M集群对讲系统和灾害高风险区域视频监控的覆盖范围,基本形成省内全域30分钟直连现场的指挥调度保障体系。”吴胜巧说。
三、完善机制 提升效能
11月1日,受台风“康妮”影响,杭州富阳区多地降雨量超100毫米。在富春街道方家井村,“山洪卫士”24小时监测着水位变化。
“‘山洪卫士’具有声光电预警功能,可实时监测水位和雨量。监测数据一旦达到设定的预警值,设备将发出警报灯光、警鸣。目前,上下游、多个村庄的预警设备是关联的,可以用大数据‘跑腿’形式,及时将预警信息传达到户到人。”富阳区应急管理局自然灾害综合协调中心主任邓根平介绍,近年来,富阳区以“人防+技防”的方式不断完善“叫应+叫醒”机制。
浙江省按照防汛防台风“1833”联合指挥体系运行机制,建立各级临灾预警叫应工作体系和数字化应用,细化完善灾害预警叫应机制,以预报预警为令,按照“省叫应到县、市叫应到乡、县叫应到村”要求,在发布高等级(红色、橙色)暴雨、山洪、地质灾害等预警时,各级应急指挥部通过一条短消息、一个电话、一次视频“3个一”手段,第一时间叫应叫醒关键人,确保各级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基层负责人及时进入应急响应和指挥状态,从而快速启动灾害防御体系。
为了提升应急指挥工作效能,各地结合实际展开探索。
台州市实行“一库两机制”,根据不同领域需求,建立应急指挥专家库,健全日常交流会商机制、急时辅助决策机制,定期分析研判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应急指挥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遇防汛防台等战时应急任务,各领域专家协同部门业务骨干入驻指挥部,进行联合会商研判。目前,该市入库专家有530名,超3000人次参与辅助决策。
衢州市在建立军地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消防与社会力量共训机制、衢黄南饶四市应急救援联盟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市县乡村四级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已完成21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6支县级、103支乡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1652支村社应急突击队,16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和193名应急救援专家组成的专家队伍建设。